乱书吧 > 历史小说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盘点 下
翊钧肯定接受不了,但他也不知道如何改进——也没有精力去深入研究。只能加大悬赏力度,终于有工匠在悬赏的刺激下,发明了悬吊碾磨工具:
    以铁箍固定的木架,上面固定数根带有很强弹力的木杆,边上按上手摇齿轮。摇动齿轮时,弹性杆被带动向下击打槽内的火药——因弹性杆的弹性,会自动复位,如此周而复始,一人之力可胜以前数十人。
    后来又有工匠将手摇杆做成圆形宽大车轮形状,内设凹槽,以皮带和水车连接——直接将人力都省了。
    仅此两项发明,两位工匠直接进入小康。这火药碾磨之法,调整力度后,也可用于舂米,于是大江南北,此法被迅速铺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明代制作火药的配比虽然接近最佳配比,但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朱翊钧直接给出了后世小学生都知道的答案。他同时要求工匠,对火门用药以及大炮用药继续试验,并最终确定了,还是他给出的比例完全正确。
    在枪管方面,材质是最好解决的。由于朱翊钧当税收征管的时候,各种钢厂——高端的特种钢厂,还有低端的“三高”钢厂他都去过,也仔细查过其原料和工艺,以利于核算成本查清其是否漏税,因此他给大明带来的第一项材料学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的变化,即是推动了钢铁制造业的大发展。
    霍老栓在集市上购买的新式贴钢?头——就是皇家钢铁厂的杰作。
    有了熟铁和钢材,即可用卷管法制作枪管。后来有工匠发明了上下对齐的凹型铁锤,用畜力或水力驱动后,居然能直接把卷好的粗枪管直接锤细——后世的膛线即用此法锤出,但朱翊钧和工匠都不知道此类知识,反而用钢棒将枪管内部出现的膛线磨平,使其光滑。
    唯一遗憾的是,朱翊钧提出的后装枪,因为化学发展的滞后,并未发明有效的发火药和击发药,目前处于停滞状态。朱翊钧见长时间无法突破,即命令新版鸟铳万历十四型定型生产。此前,在辽东的王立海用的不过是定型前的试验版。
    万历十四型已经无限接近经典燧发枪,枪管下设通条,管头上另有卡扣,可安装刺刀——为大雨天拼刺刀设计。
    因为在整个的制造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管理,这款枪终于摆脱了原时空明代末年因腐败和质量管理不严造成火器发展的重大失误——火枪弹居然不能洞穿明光重铠。
    本时空,经过反复质量抽检,万历十四型五十步内可洞穿明光重凯后,最后全面定型生产。
    在万历十四型的基础上,朱翊钧还给部分锦衣卫配发一些拉出膛线的“万历十五型”,因为线膛枪装药、装枪子慢的缺点在前装枪改成后装枪之前无法解决,因此只生产了一千杆,作为暗杀和未来战场狙击使用,同时训练一些神枪手。
    蓟镇一千二百骑兵带着底部有挂钩的长矛、手榴弹和新型鸟铳,兜到董秃子前头,摆下阵势。
    这些出现在亚洲大陆上的第一支纯火枪队,将新型鸟铳放在长矛的挂钩上瞄准,利用轮击法在草原上划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一条死线。尽管初次见真章的火枪兵还需要李成梁部的包抄配合,但收到捷报的朱翊钧知道——帝国现在需要的,仅仅是支撑战争的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