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这一次出门,遇见的阻力是以往以来最小的。
    一句话,便让朱儁和卢植缴械投降,老老实实的开始准备西行之事。
    刘辩出行,也不像以往的皇帝,需要准备大量的仪仗和用度。
    朱儁和卢植需要准备的,只有兵马和随行的官员。
    而且数量不是很多。
    也就比一次小型兵马出征稍微繁琐一些。
    不过在这一次出巡之前,刘辩做了一件事。
    他降诏群臣,内容只有一句话:“凡我大汉之疆域,朕寸土必争!”
    ……
    两日后。
    刘辩的车驾离开了雒阳,随行兵马六千,官员十数名。
    以荀彧、陈琳、刘侑等人为首,中间夹了三个异类。
    陈纪、丁宫这两个跳的贼欢的反对派,加一个白身的王允。
    陈纪和丁宫这二人,刘辩一直找不到机会让他们闭嘴,扔在朝堂上,刘辩还有点儿担心他们会再鼓动群臣,让比较好说话的卢植和朱儁再做出点什么愚蠢的举止。
    索性还不如他带着,路上消遣消遣。
    至于王允,镇抚司发现他最近和丁宫走的格外的近。
    作为为数不多几乎在件件事上和他对着干的臣子,王允无疑是成功的。
    他又一次成功的跃入了刘辩的视线。
    如果不是丁宫,刘辩都快把这个在西园劳改结束重获自由还没多久的家伙给忘了。
    天气晴朗,惠风和畅。
    在这个深秋初冬的季节里,刘辩出行却遇见了难得的好天气。
    荀彧和陈琳靠坐在车厢里,整理着各地来的奏表。
    陈琳拿酒提了提神,有些疲惫的说道:“这是一件颇为枯燥的事。”
    荀彧轻笑,“尚书台有尚书仆射一人,尚书六人,尚书丞十二人,侍郎三十六人,令史二十一人,专司此事。如今这数十人的差事,悉数落在你我二人的身上,对得起枯燥二字。”
    “此次还好,起码有你帮我,以往不是我一人,便是荀攸一人,那才是真的枯燥。”
    “继续干吧!”陈琳强行打起精神,“你说陛下钦点陈纪、丁宫二人随行,我还能理解,为何会带上王允?此人如今无官无职,让他四处浪迹便是。”
    荀彧笑了起来,“一个出身名门望族,在士林之中有强大影响力的旧臣,即便是白身,他反对的声音,也会像是扔进湖泊的巨石一般,掀起涛涛巨浪。”
    “陈公难道就没有听见太学之中高呼王允乃汉之重臣的声音?”
    “我还真没有听说,自还京以来,我可真的算是一直在闭门造车。以前我是比较抗拒出使的,如今倒也坦然接受了,正在通读博望侯(张骞)等人的典籍。”陈琳说道,“王允在学子之中一直有不小的名气,有人为他打抱不平倒也正常。”
    “他从西园出来之后,大多时候都在聚众讲学,反而声望大涨。陛下虽然被人丑化出了极其残暴的名声,可他却不愿意真干那么一两件残暴的事。我曾向陛下进言,似这等人若不能为朝廷所用,就该让他消失,可陛下拒绝了。此时,却杀不得了。”荀彧幽幽叹息了一声。
    “既然杀不得,那他就只能让他成为一个忠臣,以他应该有的方式为大汉尽忠。”
    陈琳微微颔首,“王允乃文武全才,上马可提刀,下马可捉笔,只是他看错了时局,且心高气傲,宁死也不低头。倒是那些太学生,他们学王允的学识无所谓,可若保持王允一般对时局的看法,我觉得会是个问题。”
    “朝廷耗费无数钱粮,养出一群毫无远见的迂腐之臣,并非一桩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