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精品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52部分阅读
    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用应反 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 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 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读解】

    我们在《公孙丑上》里已听孟子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 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都是一样的。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 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论语·卫灵公》)

    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 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 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 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

    人有恒言,天下国家

    【原文】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基础 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读解】

    我们今天常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似乎与孟子所说的路数恰恰相反。

    关键是出发点不同。

    我们今天面对利益,要求奉献,所以强调公而忘私,先人后 己;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

    儒者则是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要求修身为本,所以是先己 后人,推己及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大学·经》)

    可见,路数虽反,道理却是相通:都是要求为他人,为集体, 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这才是最根本的。

    --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

    【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 1,乐其所以亡 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2之 水清兮,可以濯3我缨4;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 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 甲》曰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解】

    1菑:同“灾”。2沧浪:前人有多种解释。或认为是水名(汉水支 流),或认为是地名(湖北均县北),或认为是指水的颜色(青苍色)。各种意 思都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3濯(zhuo):洗。4缨:系帽子的丝带. 5《太甲》曰:《公孙丑上》(3·4)已引过这句话,可参见。

    【译文】

    孟子说:“不人的人难道可以和他商议吗?他们对别人的危险 心安理得,从别人的灾难中牟利,把导致家破国亡的事当作乐趣。 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议,那怎么会有国亡家破的事发生呢?从 前有个小孩子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 浊呀,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听了说:‘弟子们听好了啊!水清 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都是因为水自己造成的。’ 所以,一个人总是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