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精品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92部分阅读
    于化古人之 意而用之的毛泽东于是说:“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其实这也 正是他老人家“矛盾论”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抓住主要矛盾,次 要矛盾便可迎刃而解了,当然,如果忽视了矛盾发展的一面,在 原本的主要矛盾已退居为次要矛盾,新的主要矛盾已经形成的时 候,比如说阶级斗争已经退居为次要矛盾,经济问题上升为主要 矛盾的时候,仍然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不放,那当然 “万目”都不张了。相反,如果适时地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矛盾 的发展转化而进行调整,在经济问题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了 “当务之急”的时候,及时地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纲,“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那“万目”也都自然会张开了。

    国家的情况是这样,个人的生活、工作也同样是这样。一个 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要同时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全面开花是不 可能的。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每一 个时期有一件最主要的事情,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像滚雪球一样, 不断取得成效。

    总而言之,“当务”的把握是最最重要的。还是用我们曾经提 到过的话来说,当我们朋友、同事、同学问互相见面时总爱问: ‘最近忙什么?”但愿你所忙的,正是“当务之急”,是“西瓜”而 不是“芝麻”,当然,更不要是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堂” 的事情。

    --

    尽心下

    本篇是《孟子》全书的最后一篇,内容仍然很丰富,其中有 一些著名的章节和名言警句。全篇原文共 38章,本书选 15章。

    春秋无义战

    【原文】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 也,敌国 1不相征也。”

    【注释】

    1敌国:指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在这里不是“敌对”的意思。

    【译文】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 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 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读解】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 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 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 乎义的战争。

    其买,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 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就是春秋时代了。

    战争的确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的确有正义 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之分。但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衡量正 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发动战争的人目的是什么, 而不是看什么人来发动战争。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观点与孟子 这里所论是不同的了。

    所以,“春秋无义战”虽然已成为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但我 们却有必要弄清楚孟子所谓“无义”的内涵。弄清楚内涵以后,我 们就会知道,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似乎还不能笼而统之地一 概认为“春秋无义战”,而要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了。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2 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3 也?”

    【注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