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精品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154部分阅读
    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2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3,必偃4。”

    【注释】

    1无道:无德的坏人。下文“有道”与此相应,指有德的好人。2 君子:这里的“君子”指在上位者,下文的“小人”与此相对,指老百姓。 3上:加。4偃:倒伏。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如果杀掉无德的坏人,从而亲近有 德的好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治理国政,怎么用杀戮呢? 只要您一心向善,老百姓也就会跟着向善。领导者的德行好比是 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

    【读解】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百姓不怕死,你用 死来威胁他们有什么用呢? 在这一点上,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他对季康 子说,不要用杀戮来进行统治,而要用德行来引导、感化。因为 领导者的德行好比是风,普通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草受风吹, 必然随风倒。

    孔子的这种理论,我们姑且把它称作“风吹草动”的统治术。它的核心内容是主张德治,在全国上下形成一种道德风尚,移风易俗,改造思想,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正是在这 一点上,见出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根本区别。   当然,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无论是单用刑罚还是仅凭道 德风尚都不能治理好一个社会,而是要德法并用,法治建设与道 德文明建设共举。或许,这也可以叫做一手软,一手硬,或者说 是“软硬兼施”吧。“软”的是道德之风吹拂;“硬”的是法治手 段打击。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

    闻人与达人

    【原文】

    子张问:“土何如斯可谓之达1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 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2,在家3必闻。”子曰:“是闻也,非 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4。在邦必 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 在家必闻。”

    【注释】

    1达:通达,指见识高超,不同流俗。2闻:指有名声。3家: 旧注指卿大夫的封地。“在家”指在卿大夫家做官,与“在邦”(在诸侯的国 家做官)相对。其实,也不必作此拘泥的理解,可以泛指家居或在家族中。 4下人:甘居人下,指对人谦虚,“下”作动词用。

    【译文】

    子张问:“读书人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通达呢?”孔子说:“你 所说的通达是指什么呢?”子张回答说:“就是在朝廷做官一定有 名声,居家也一定有名声。”孔子说:“那是名声,不是通达。通 达是指品质正直而见义勇为,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和观察别人的 脸色,时常想到对人谦让。这样的人在朝廷做官一定通达,居家 也一定通达。至于那种只有名声的人,表面上做出爱好仁德的样 子,实际行为却违背仁德,还自以为是地以仁德的人自居。这就 是你所说的在朝廷做官一定有名声,居家也一定有名声。”

    【读解】

    从闻与达说到闻人与达人。

    我们今天也偶尔听人说谁是什么什么领域的闻人,这里的闻 人是指有名气的人,也就是名人。可是,在孔子与子张的对话里 所说的闻人,却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那种徒有虚名,沽名钓誉, 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