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精品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243部分阅读
    平民公开议政,商人在市场上议论. 各种工匠呈献技艺。所以《夏书》说:‘宣令官摇著木舌 铃沿路 亘告,官员们进行规劝,工匠呈献技艺当作劝谏。”正月初春,这 时就有了宣令官沿路宣令,这是同为劝谏失去了常观。上天十分 爱护百姓,难道会让一个人在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滛乱而背 弃天地的本性吗?一定不是这样的。”’

    【读解】

    师旷的这番议论,是针对卫国百姓驱逐了暴虐无道的卫献公 而发的。卫国百姓驱逐卫献公,可以说是“水可以覆舟”的一个 事例,如果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就可以说是真正的“犯上作乱”了。 是不是也可以说,这是乱世之中的一线光明呢?

    儒家思想从来都认为国君、君子比百姓高贵,人生而有高低 贵贱之分、这实№上为少数人在多数人头上作成威作福提共了依据. 师旷所提出的“民贵君轻”,似乎把传统的观念颠倒过来了,强调 以民为本。要为民众著想。

    国君从来都被塑造成教师爷的形象,仿佛他就是真理和神明 的代表,化身;只有他给百姓上课的份儿,百姓则是愚不可及的 一群人。卫国同君被逐。说明百姓同样可以给国君上课,教他如 何行使权力。法度不应当只对百姓才有效,同样也应当对国君及 其臣僚有效。只讲国君的高贵,只讲他们才有上课的权力,实№ 上就是把他们划出了法度之外,让他们有超越法度的特权,这就 失去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前提。

    能像师旷那样,在君权神圣、各国君主忙于扩大自己的实力 的时代,敢于当著国君的面主张民贵君轻,的确属于难能可贵。我 们不可能要求他在那个时代提出民主思想,毕竟中国古代的社会、 法律、政治、宗法制度,都不可能成为民主思想的土壤,而只能 产生出专制。个人无法超越时代,正如一个人不可能提著自己的 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因此,民贵君轻的思想在春秋,乃至整个传 统的封建社会之中,已算是达到了当时思想的顶峰。在那种特定的氛围中,敢于为民众说话,既 要有思想的高 度,也 要有勇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可以想象,或许当时具有 民本思想的人并不少,而能够载入史册者,并不太多。他们或者 缺少勇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或者是缺乏发言的权力和机会,或 者是以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文字记载的历史背后,有太多 被遗漏了的东西。这好比在无边的大海中打鱼,被渔网打起来的 不过如同沧海一粟,更大量的就都成了漏网之鱼。

    意见的权力和机会。一个人的思想、 观念要进入历史,要被更多的人所听见,必须借助权力和机会。就 师旷而言,身为宫廷乐师,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机会接近君王、大 史及其他官僚,也就拥有了其他有类似的思想而没有权力的人所 不具有的发言的机会。历史本来就是如此。它不可能让人人都进 入其中,有些人完全可能凭偶然闯了进来。

    --

    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

    ——一上下其手最可恨

    【原文】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1),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 至于城麇(2)。郑皇颉戌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 子围与之争之(3),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 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4),曰:“夫子为 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5)。”下其手(6),曰:“此子为穿封戌,方 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助遇丁丁。弱焉(7)。”戌怒,抽 戈逐王子围,弗及。楚师以皇颉归。

    【注释】

    1楚子: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