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历史小说 > 大宋世祖 > 第八十三章 留在开封做顾问吧

    “元长公,听说你家五郎、七郎还在龙泉书院里读书?”
    “臣准备开春将他们转去景灵学校。”蔡京连忙答道。
    “嗯,”赵似不置可否,随即说起另外一件事,“景灵学校,这个名字不好听。朕准备把景灵学校改名为文正学校,还是九年制。征求过范季公,他满口答应。既然文正公的后人不反对,那就定了。”
    大宋的教育制度几经磨合改革,现在基本上定下来了。
    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均为国民教育。大学和专科学院三到四年,属于高等教育。成均、璧雍大学开始尝试高等教育进一步研修——读博士,分副博士和博士。
    现在也不讲什么免费的义务教育——大宋现在是富足,但还也没到这个地步。
    只是每年对各州县的小学和中学提供大量的补贴,学杂费、伙食费,尽可能地降低适龄儿童就读的难度。
    同时从中学开始提供各种名目的奖学金——由各慈善机构募捐提供,能够保证成绩优秀的学生,心无旁鹫地读完四年中学,考入大学或者专科学院,成为大宋的精英。
    《剑来》
    官府在公办学校之外,鼓励私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放开。只是必须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所有的教师和教授必须在国考丙科中试,获得特事官资格。
    至于教师和教授在私立和公办学校的待遇,肯定是有差异的,而且非常复杂。
    一般情况下,公办学校“仕途”有保证,初级、中级、高级、特级教师,以及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些“同官阶职称”,可以按部就班地评选上。
    私立学校就没有这么多机会,但是薪水待遇要丰厚得多。这就需要当事人自己考量权衡。先在公办学校积累经验、选评职称,等经验和职称差不多时,可以跳槽去私立学校。获得不菲的薪水,但“仕途”基本上停滞——同官阶职称很难评上。
    等到钱挣得差不多,再跳回公办学校,继续刷经验,忙职称公办私立来回横跳,官府并不禁止。
    “朕看过元长公的一些文章,在学政方面很有见地。”赵似缓缓地说道,“昨日,朕召见了礼部刘正夫和学政部的范致虚,提起过元长公的那几篇文章。范致虚当即表示,希望能代表学政部延请元长公为学政顾问。”
    蔡京目光闪烁,他不知道官家这么说,到底有什么用意。自己因为“锄大弟”行动失败,自请辞职,去了弘文院。
    按理说当不再允许触及政务,怎么现在又提出延请自己当学政部顾问?
    “范致虚说,担心蔡公不愿屈就。朕说了,元长公是一心为国的人,不会推辞的。再说了,学政部顾问嘛,看顾咨询一二,务虚不务实的职位,不怕累着元长公。”
    蔡京一听,官家的话都讲到这个份上,再推辞就矫情,连忙应道。
    “老臣恭敬不如从命。”
    “好,好。你们这些国之重臣,治国经验丰富,致仕都应该留在京城里,发挥余热。向学子们传授学识经验也好,顾问其它三省部院也罢,都是好事。再说了,现在开封城里集中了大宋最优秀的医师,有各科最好的医术。年纪大了,有了什么问题,朕也放心。”
    蔡京听着听着,听出意思来。
    从章惇到章楶,从许几到苏辙,从范纯粹到吕惠卿,几乎所有的致仕重臣,官家都没有放还回故里。
    其余尚书、侍郎,布政使、直隶州级别的大臣致仕,都是在“指定”地方荣休。几乎就没有告老还乡一说。
    这里面什么深意?
    无非就是担心这些重臣,身负巨大的声誉和人脉,回到家乡后把自己一家打造成名门世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