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历史小说 > 大明1805 > 第一五六章 极端的尽头还是折中
舰体绝大部分区域都有不同厚度的装甲,所以不会轻易破损和扭曲变形。
    受轻伤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影响航行和作战能力,甚至不怕被洗甲板。
    在真实的海战中,战舰的体量碾压是绝对的,巡洋舰要去单挑战列舰,那基本都是必死无疑。
    巡洋舰面对决战型战列舰,有一定机会拼死送主力舰回船厂修船。
    面对通用型战列舰,可能只是让战列舰的涂装花掉,不影响她去打决战,或者是继续屠杀下一群巡洋舰。
    很显然,分级防护的是通用的理想化设计,所以被称为通用型战列舰。
    这种设计的缺点同样非常的明显。
    在同样吨位下,通用型战列舰的核心舱防护效果,肯定是低于采用“绝对核心防护”设计的战列舰的。
    因为非核心区域的防护占用了装甲份额啊。
    要达到同样级别的核心防护等级,通用型战列舰吨位就要继续提升。
    这样悖论就来了。
    绝对核心防护式战列舰的吨位增加之后,也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核心防御水平啊!
    在原有的地球海军历史上,纯粹的“绝对核心防护”设计,与传统的保守的分级防护设计,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暂。
    基本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总共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存在过。
    当时又正好是海军条约导致的“海军假日”时期,各海军强国都没有造新船,大部分设计被枪毙在了设计图上。
    到了二战爆发前夕,那些新时代的新锐战列舰,除了“最终决战兵器大和”以外,基本都是两种思路的混合体了。
    都是“受到核心防御观念影响的激进版分级防护设计”。
    或者“借鉴分级防护设计思路的优化版核心防御设计。”
    这种设计方向其实最困难掌握的。
    防护装甲要分级设计,要分几级?具体怎么分?
    战舰上的不同区域和设备,应该分别分到具体哪一级?
    不同等级的装甲厚度比例差值要取到多大最好?
    主装甲和水平装甲要占多少比例?
    在没有计算机模拟的时代,很难直接找到真正的最佳区间,只能依赖海军和设计师的经验。
    所以,虽然历史上绝大部分二战新锐战列舰,都是这种风格的设计,但是设计效果却参差不齐。
    设计优秀的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被后世津津乐道。
    设计经验不足的俾斯麦级,被嘲讽为最优秀的一战战列舰。
    最终决战兵器大和本来就不准备通用,回去采用最极端绝对核心防御设计了。
    现在,在这个世界,在朱靖垣的指导下,大明工匠也是直奔混合设计的最终目标去的。
    但是朱靖垣本人其实只知道理念和方向,根本没有能力把握“激进和保守之间的度”。
    工匠们同样没有足够的经验,在朱靖垣提供指导思想之前,他们甚至还没有成熟的核心防护思路。
    这样来来回回反复研讨计算力小半年,工匠对最终的取舍仍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在新锐战列舰的设计上,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方案,同时还希望继续修改。
    这在朱靖垣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设计经验是需要积累的。
    战舰设计本来就不是一劳永逸的,是要不断的迭代升级更新的。
    具体到一艘战舰上,建成之后也仍然是可以大幅度升级改造,修正原有问题和更换新设备。
    完全不留余量的一次性设计反而是不成熟的设计,朱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