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 > 第1005章 不问动机
    []
    </p>
    不知不觉,建安六年就进入了尾声。
    随着各郡上计吏陆续赶到,司徒府进入最忙碌的时节,邯郸城变得热闹起来。
    公务之余,上计吏们游走在邯郸城内外。享受着赵国美食、观赏着赵国歌舞的时候,诸葛亮治邯郸的各种举措也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传入他们耳中。
    在感慨诸葛亮高明的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
    诸葛亮能做的,他们大多也能做。纵使不是每个县都有邯郸这样的雄厚基础,但在现有基础上升一个台阶,却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度。
    度田对民心稳定的帮助不言而喻,对经济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人只有吃饱了,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才能想到发展。
    有上顿没下顿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想着将来。
    于是乎,申请度田的郡国一下子多了起来。
    郡守、国相亲自来的,会直接向司徒府提出申请。郡守、国相没有来的,上计吏要么之前约定,自行提出申请,要么紧急派人回去请示。
    上计还没结束,司徒府经过粗略统计,除去朝廷尚未恢复直接控制的益州、交州,接近九成的郡国申请度田,剩下的一成也持一种暧昧的态度,即不申请,不反对,听天由命。
    坚持反对度田的郡国也有,但屈指可数。对渤海那样的典范,大多数人保持了难得的清楚,敬而远之。
    毕意渤海推行德政一年的现状就摆在大家面前。
    士大夫也许会支持张昭的德政,但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买账,他们宁愿背井离乡,迁入度田的郡国。
    对他们来说,土地的吸引力太大了。
    这直接导致了渤海户口严重不足,损失比经历了几场大战还要惨烈。
    愿意为了德政不惜利益的士大夫毕竟太少。
    在义与利之间,更多的人选择了现实中的利,放弃了理想中的义。
    这在司徒府内部引发了争议。
    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接受所有郡国的度田申请。很明显,有些人申请度田根本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政绩。在度田是否更有利还没有定论的时候,让他们推行度田并不可取。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政绩,会不管不顾的强行推进。一年之后能不能有利益不好说,短期内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让这些守相推行度田,更可能伤害度田的名声。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接受所有的申请,让他们进行度田。
    理由也很简单:到目前为目,度田并不是一项强制推进的政策,而是鼓励郡国自行决定。既然他们想度田,那就让他们度田,最后结果也由他们自己负责。
    鼓励度田是圣旨,司徒府没有禁止度田的权力。
    况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度田有利于民生恢复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度田都更有利于提高百姓生产的积极性,减少百姓因贫困而生乱的可能。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最后传到了刘协耳中。
    刘协派人将杨彪请来,包括一些司徒府的主要掾吏,听取了双方的论述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复。
    所有申请度田的郡国都可以度田。司徒府不能禁止,但可以加强监督,看看在度田的过程中,有没有人趁机假公济私,反向操作,将百姓的田度给了大族,更要看看在度田的时候,有没有度田不实,瞒报数字,让百姓以不足数目的土地,承担更多的税收。
    这个问题不仅要由司徒府负责,司空府更要深度参与,承担起监察的责任。为了能够对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