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精品小说 > 生于望族 > 生于望族第690部分阅读
    父母亲族中无人与武将有关系,虽然当初能考武举,是得了傅游击的助力,但傅游击不过是一度在淮西驻守过三年罢了。在那三年里,北疆并无大战,只有十来次小战事,当时驻守北望城的将领还是萧师那时留下的旧人。傅游击离开后,小阮将军才接任淮西守备,因此他身上沪国公府的味道并不浓厚。至于说他引介我认得的几位将军,虽有四五位都是沪国公府调教出来的,却还有两三位是出自其他将门,甚至还有一位是郑家的旧部属。因此,与其他军中新秀相比,我跟沪国公府还真说不上有什么关系,即便是对老国公与小阮将军心怀敬意,也不过是与众人一般罢了。太子殿下会找上我,兴许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吧?”
    文怡听了,抿了抿唇:“即便如此,也不代表太子殿下就一定会对沪国公府不利吧?只要国公府没有不臣之举,继续象现在这样,朝廷有令,便去打仗,朝廷无令,便安分在家,太子也没有理由去教训他们呀?只看东阳侯与老沪国公的行事,便知道两家都是聪明人,断不会授人以柄的。”
    柳东行微微一笑:“所以我才放下心来。原本,我就信得过杜阮两家,只是怕太子多心,如今知道太子即便多心,也不会多此一举,别的我也就顾不得了。说实话,只要杜阮两家平安无事,沪国公一脉诸将也平安无事,谁能升官,谁能长长久久坐在高位上,谁要回家种田,我都是不在乎的。至少,太子殿下选择了提拔军中有真本事的新人,而不是选择抬举亲娘舅家。光是冲这一点,我就服他。其实这样也好,郑太尉固然是我们眼中的外戚,但当杜家出了太子妃之后,东阳侯府与沪国公府,也算是外戚了。无论是不是忠臣,外戚权柄过大,威望过高,确实不是好事。”
    文怡听得欣喜:“既如此,你就不必再担心了,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此去康南,可不是去享福的,你还有重责大任在身呢”
    柳东行笑着握了握文怡的手:“我知道,所以京里的事,我以后就不管了。”
    心下大石终于放下了,柳东行开始把心思都放到祭祖一事上来。柳家因族长长年在京城,又不比顾家长房,还有子嗣留在乡间料理族务,因此为了每年祭祀方便,就在京城学士府里建了一所小小的祠堂,供奉柳家先祖。当初柳东行分家出来时,就曾经开过一次祠堂,但不过是草草了事,这一回祭祖,却是前所未有的隆重其事。
    柳家开祠堂为柳东行一系正名的消息,也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内外,世人虽早有耳闻柳学士有一亲侄,彼此不和,也曾听说柳学士生母姚氏虽是皇后娘家族女,在柳家却并非元配嫡妻,但对柳东行的身份,始终是不清不楚的。即便有传言说柳东行之父才是柳家嫡长子,柳复乃是庶出,别人也都半信半疑,毕竟姚家在京城久负盛名,平白无故,怎会将嫡女嫁给一个普通进士为妾呢?
    但如今圣上下旨,公然褒奖柳东行的祖母柳容氏,情况又不一样了。圣旨上可是白纸黑字写明了容氏的身份,乃是柳老太爷的元配正室,上至公婆,下至子孙,都是何名何姓,字字句句写得一清二楚,无人可以质疑。加上柳容氏受褒奖的缘由,也在旨意中说得清清楚楚,她在明知要守寡的情况下,仍旧为了报答柳家恩义而嫁入柳家,在夫婿另娶新人、赴任在外时,又一直本本分分地侍奉婆母、教养子嗣、照应族人,广受乡邻好评。容氏的一生,并无可挑剔的地方,相比之下,姚氏太夫人的贤名却要逊色许多,即使是在她娘家所在的京城,别人夸起她来也不过是泛泛而谈,若不是有个位高权重的儿子,她便再无突出之处。
    两相比较,加上圣旨上又提到了柳容氏去世的年份,京城里差不多的人家,只要是年纪稍大一些、记得旧事的,很容易就能发现姚氏所谓的正室身份有猫腻,再一看柳复的年纪,事实如何,大家都心里有数了。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