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精品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111部分阅读
    图办事,也难免会被旁边的人认为是拍马屁。而在你看来,这本来是作为下级对上级所应该作到的呀!

    这就是理解的困难。

    话说回来,既然圣人都有不被人理解的苦衷,你我凡夫俗子又有什么想不通的呢?总之是立身处世的艰难罢了。

    古往今来都是同样的道理。

    --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

    【原文】

    定公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名宋,鲁昭公的弟弟,继昭公即位,在位15年(公元前 509-495)。

    【译文】

    鲁定公问道:“君主使用臣下,臣下服事君主,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君主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用忠心来服事君主。”

    【读解】

    上有礼,下有忠,这是一种以心换心,投桃报李的领导艺术。

    相反,在上者如果对部下无礼,呼来唤去,部下也就很难对他的上级尽忠 了。

    礼与忠,慈与孝,这些都是儒家政治中对立而又统一的范畴。君礼臣忠, 父慈子孝,相反,就会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局面了。

    在礼与忠这一队范畴中,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礼的一方面,也就是领导者的一方面。所以,做领导的人一定要礼待下级,以此来激发下级的忠心,使之不仅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而且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领导。

    --

    乐而不滛,哀而不伤

    【原文】

    子曰:“《关雎》1,乐而不滛2,哀而不伤。”

    【注释】

    1《关雎》:《诗经》的第一篇,写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并想象 追求到以后的快乐。 2滛:不局限于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而取广义的解释 ,即过度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

    【读解】

    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是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 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再进一步深究,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 中庸其至矣乎!”

    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和处理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 ,而是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只不过要求“乐”与“哀”都不过分 ,都有所节制罢了。

    这当然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 对现代人来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寻找强烈刺激,追求“过把瘾旧死” 的生活,哪里还有什么“乐而不滛,哀而不伤”的涵养呢?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原文】

    哀公问社1于宰我2。宰我对曰:“夏后氏3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4。”

    【注释】

    1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哀公问用什么 做社主好。 2宰我: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3夏后氏:夏代。 4咎:追究。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