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吧 > 历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七十三章 万事不留人
    “也罢,弟弟说不修就不修好了。”南京城外龙江船厂外,当朱由校站在水泥地板上眺望长江的时候,他也对着工部尚书张延登回了一句。张延登一听这难办的差事取消了,顿时也松了一口气。在他庆幸的同时,朱由校也指向了远处的长江大桥,指着它询问道:“我南下时就想询问,这应天府长江大桥和淮安府的黄淮大桥是如何修建的?”朱由校问出了他很好奇的问题,毕竟在他看来,长江自古以来只有浮桥,而无能够扎根河床的高桥。因此,他一开始就被南京和淮河黄河的大桥惊艳了。对此,工部尚书张延登闻言也是解释道:“江河修桥确实困难,若是放在以前,臣等便是有通天的手段,那也是修不了长江大桥和黄淮大桥的。”“不过自混凝土和钢筋、蒸汽机出现后,修桥便不是难事了。”“南北两京工部商议后,认为长江大桥不易修建,想要修建只有从源头着手。”“因此,长江大桥的修建源于天启十三年乌斯藏收复后。”张延登解释道:“天启十三年,乌斯藏、四川、湖广、江西、云南、南直隶等一京六省联手修建水库、堤坝,同时拓宽长江水道。”“加上同年四川、江西两省大旱,因此依托当年李冰治岷江的古法来挖掘长江两岸支流水道,不断掘深、掘宽来分流。”“由于朝廷的京陇铁路、京广铁路、京杭铁路三段都需要横渡长江,因此各省出力也是应该的。”张延登解释着,朱由校也听着,并且很有兴趣。总的来说,两京工部的想法就是“反正也是大旱,也需要蓄水,干脆就趁着这次大修堤坝,同时搞些大工程来充当功绩。”正常来说,长江的水位肯定是低过两岸的,不然就漫堤了。但各高官江沿岸的官员面对这种问题,一般是先让人挖掘人工河道,把河道挖低,并且远低于长江水位。这种工程放在太平年间就是劳民伤财,但在天启年间不是。因为天启年间遍地都是吃不饱饭的饥民,因此这种大工程叫做“以工代赈”。用朝廷的银子,做朝廷的事情,满足自己的功绩,各地官员在挖掘人工河道上捞了不少功绩,继而升迁。由于天启十三年刚刚灭了建虏和东吁,因此朝廷整体没有大仗打,许多火药也没有了用出,因此基本都拿来挖掘河道了。至于各道挖出的泥土则是被拿去修建城墙,夯实道路,或者直接倒入长江之中。也因此,长江上游倒土,中下游就冲出了不少沙州。松江府的崇明岛沙所就被冲大了不止一倍,原本扬州府的靖江县和扬州府的泰兴县隔着一条二里河流,结果这条河流被冲的只有一里半宽。这还只是长江出海口,可以说、从湖广的武汉三镇到南直隶的镇江,这一路上都有被冲下来的许多泥沙。南京对面的八卦洲,原本只是一个占地不过一万多亩的沙州,但几年下来也被冲大了好几倍。其它的潜洲、江心州、新济州等长江浮岛也被不断冲大。虽然还没有后世那么大,但如果上游再这么干个十几年,恐怕这些沙州会提前几百年形成后世的沙州的大小。总之这些操作,是大明各地官员早就熟悉无比的操作方式了。明代从洪武年间就十分重视治理长江中下游,因此长江中下游的干堤繁多。如湖广的武汉市堤、黄广大堤,南直隶的同马大堤和无为大堤等堤段,大部分是明代形成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嘉靖二十一年的荆江大堤,整个堤坝防线全长二百零八里,被人称作万城大堤。因此,工部想要修建长江大桥,地方百姓想要“水利灌既,河防疏泛”,两方一拍即合就开始动工。如此一来,仅仅三年时间,长江流域兴修的诸如陂池、塘堰、圩田和垸田的农田水利工程和人工河道等大型水利工程多达三千余处,动工两千七百余万人。各处河道、堤坝、陂池、塘堰、圩田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少长江迅流。不过,仅仅做到这样,那还不足以修建长江大桥,因为上述的这些事情,隋唐以后的许多封建王朝都能做到。之所以没有王朝修建长江大桥,原因在于建桥技术不行。古代的拱桥技术很厉害,但那只能应付河不宽、不深的河流,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